扬州城市便民服务

0

扬州介绍

扬州介绍专题栏目,提供与扬州介绍相关内容的文章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扬州介绍问题。

分享

浏览

7648

文章

1533

扬州大明寺主要景点有哪些(附景点介绍)

2023-08-18,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参拜游览大明寺

景点地址:

大明寺位于扬州市维扬区平山堂东路8号

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郊蜀冈风景区之中峰,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大明寺古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大明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文帝杨坚六十寿辰,诏令在全国三十个州内立三十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建立在大明夺内,称“栖灵塔”。塔高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并称;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亦称“西寺”。

景点一览:

牌楼

沿着数百级舒缓石阶登上大明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为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中门之上面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雄美。

寺庙建筑

大明寺的山门殿兼作天王殿,正门上额“大明寺”三字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集隋代《龙藏寺碑》而镌,字体古风流溢。殿内供有弥勒像,背面为护法韦驮,两旁分立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过天王殿,但见庭院开阔,古木参天,香烟缭绕。东有百年桧柏,西有百年黄杨,中有宝鼎两尊。走过一条花岗严甬道,就到了大雄宝殿。

平山堂

平山堂是北宋大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堂前有联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欧阳修当年潇洒流运的生动写照。

天下第五泉

在平山堂之西是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西园。西园一名御苑,又名芳圃。

鉴真纪念堂

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鉴真纪念堂,纪念堂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于1973年建成的。

2007年5月大明寺方丈能修法师经过多次努力终于促成大明寺迎来一位特殊的日本客人——年近八旬的池田和夫老先生及夫人女儿将其长期珍藏并敬奉30多年的一尊来自中国西晋的观世音菩萨白玉佛首奉归中国,并无偿捐献给大明寺。为纪念佛首回归在大明寺内建立了一座“弘佛亭”。

栖灵塔

栖灵塔共九层,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蒋涣、陈润、刘禹锡、白居易均曾登临,并留下千古绝唱,反映了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的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雄伟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扬州个园主要景点有哪些(附景点介绍)

2023-08-31,全文共 3801 字

+ 加入清单

扬州个园景点介绍

一、主要景点

春山、夏山、秋山、冬山、丛书楼、宜雨轩、住秋阁、清漪亭、抱山楼、映碧水榭、花局里、小姐绣房、汉学堂、汪氏小苑

二、景点介绍

个园概况

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春山

春景由笋石(白果峰石、乌峰石)、太湖石和修竹、桂花共同组成,布局处理精巧独特,门外的竹石图“惜墨如金”以及其洗练的手法表现了人们对春的向往和珍惜,点破“竹石”主题。墙内的“闹春图”不仅婉转的传达了人们在春日的喜悦心情,含蓄地道出中国园林发展的开端。春山宜游,不在游程长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乐。

夏山

这里绿树成荫,数株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湖石色泽青灰,飘逸俊秀,形姿多变,状若天上带雨的云朵。这就是夏山。中国画里有“夏云多奇峰”的意境,因为夏日天空中变幻万千的巧云多像奇异的山峰。夏山用石讲究,每一块石头都体现出“瘦、皱、漏、透、秀、丑”的赏石特点,在掇叠时又充分运用了“虽千万石而亦合成一脉络”的山水画理。所以夏山虽然变化万端,却气韵流畅。

曲桥侧立一湖石,这是个园的镇园之宝。此石修长飘逸,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像是月亮的“月”字,扬州自古有月亮城之称,唐代徐凝曾作诗《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遮去下面的孔洞,此石又极似汉字中的“丑”字。作家贾平凹曾就石之“丑”而说:“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的。所以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池岸以湖石围点,曲折凸凹。池中睡莲点点,无论是淡淡的红、还是淡淡的紫都在以最轻盈的身姿点缀着夏日的苍翠,营造出一种荷塘蛙鸣的意境。

拾级而上,我们便登上了夏山,这座四角小亭,名为“鹤亭”,亭柱楹联:“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此联借无生命之鹤亭,写有生命之真鹤。以意象鲜明的比喻,状出了鹤之最优美的两种情态。可谓尽得鹤之精要。一栖一舞之间,鹤亭有了生命,山水有了灵性。相传这里是主人养鹤的地方,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

亭前一株古柏,枝条虬曲 ,伸出涯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气氛。亭东有枝叶交错如盖的紫藤,藤条相互缠绕,根径已经融为一体,仿佛历经了百年沧桑。

秋山

秋山用黄石叠成,用石泼辣,气势磅礴,植物配置以枫树为主,间杂松柏,秋山的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松之苍绿,枫之火红与山石的褐黄在暮色中明净如妆,极具画意。但最为精妙的还是其内部山道设计,上下盘旋,纵横交错.石屋、石桥、石梁、、石洞、和山中小筑融在一起,时涧时谷,时壁时涯,变化莫测。

冬山

冬山是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的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组假山,但是却是构思最为精巧、独特,最富创意的一景。它分别

从色、形、声三个角度来勾画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来烘托冬的气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连其间,也觉得寒气逼人呢。

丛书楼

个园“丛书楼”分山下两层,上面是给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丛书楼匾额原本属于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大盐商马氏兄弟,就在个园对面的街南书屋,马氏败落后,个园主人购得马宅,其后又将街南书屋中一些厅堂匾额、楹联移入个园之中。马氏兄弟虽为盐商,但勤敏好学、广交朋友,是典型的儒商。“二马”时期的丛书楼曾以藏书十余万卷名噪一时。乾隆年间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时,马家进献书籍776种,为全国各地私人进献之最。

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丛书楼的楼梯并不在楼内,而是在楼后秋山处。楼前没有楼梯,公子要从楼后石阶至楼上,真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丛书楼在冬山的东面,秋山的最南,山与楼结合巧妙,楼也成了个园四季假山秋山最优雅的收尾。此处非常清幽,最适合公子读书。

宜雨轩

“宜雨轩”,面南而筑。单檐歇山式,东西三楹,歇山有磨砖深浮雕,嵌如意卷草,线条舒卷自然流畅。是全园谋篇构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致的安排全是围绕宜雨轩次第展开的。

住秋阁

“住秋阁”位于秋山南峰,面西而建。阁名住秋,表达的是想要留住季节的愿望,而板

桥这幅楹联,便用更为优美形象的意境,强调了同一惜时主题。当人们还在炎夏磅礴的暴雨中忘情乘凉时,泠泠的秋意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了哗哗雨声中;当严冬的梅花在大雪的滋养下正开得淋漓酣畅时,它颤巍巍的花蕊间已经接收到了点点暖春的消息?郑板桥撰书的

这幅联语启发我们不仅要以敏感之心观花赏景,更要以敏感之心珍惜时光和生命。

清漪亭

如果说这抱山楼是全园的中心,那么,“清漪亭”则是不得不提的一笔“点睛”。

这座秀丽挺拔,娇好端庄的六角小亭,是赏园的绝佳位置。试想一下:宾主在文宴之后,登山之馀,温步到此,环顾四周,全园风光尽在眼中,是何等享受?

清漪亭位于抱山楼前水池东边,从抱山楼上俯瞰,清漪亭的周围,漫不经心的布置了许多太湖石。

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弯绿水所环抱,清漪亭在这重重拱卫之下,由一个普通的建筑而凭添了无限的美感。

抱山楼

暗水流花径; 清风满竹林

一泓碧水沁润着花间小径,四面清风穿拂着满院竹林。映碧水榭廊柱间这幅楹联,画龙点睛般激活了人们对水榭周围环境的审美关照,将大家的视觉、嗅觉、听觉、感觉一起调动了起来。这时你会发现,自己仿佛来到了李白诗中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洞天是人间”的世外仙境。

映碧水榭

撰书者二石道人为扬州当代书法家。

最高远的莫过于天上的星斗,与星星相比人是渺小的,但你登上了抱山楼,就会有三两颗天上星斗飘落到你胸前来;最伟岸的莫过于崇山峻岭,与山峰相比人是微不足道的。可站在抱山楼上,十万大山就臣服在你的脚底下了。如没有张狂的个性、奇异的想像和恣肆的才情,是很难达到这种人天合一之境的,所以抱山楼上这幅楹联,只能出自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之手。

花局里

扬州自古就是一座花城,一个万紫千红的花花世界。“花”是扬州的瑰丽心曲。这心曲,点化灵园秀水,摇曳一城芳菲,酿造着绿杨人家馨香甘美的家常生活。

集园林名胜、文化古迹、特色商品交易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个园·花局里历史文化街,依托双东文化名区旅游品牌、荟萃扬州特色名物和民俗风情,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扬州·新名胜”,让这一街区重继“廛閈铺地,歌吹沸天”的汉唐盛事,再现“丰市层楼”“夜市千灯”的明清华彩。

个园·花局里位于扬州古城东区,南依双东历史街区之东关街,西邻中国四大名园之个园,北临盐阜路工艺美术一条街,东接古运河风光带及宋大城东门遗址,坐落名城腹地、环绕古今佳胜,四汇五达,藏风聚气,左右逢源,寸土寸金,是一处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

个园花局里休闲文化街区,总占地面积11350m2,建筑面积8307m2,总招商面积7136m2,街区现有业态丰富,文化休闲氛围浓厚,吃有金带围精致餐饮;住有个园国际青年旅舍;购有南国翡翠、熊窝;娱有左岸右转咖啡吧;另有大境艺术馆和青年创业交流中心等一批文化休闲类项目入驻。是一个展示青年风采,品味生活的特色休闲街区

小姐秀楼

楼上下共10间。楼下是正房卧室;从屏门后楼梯可上楼,楼上是闺房绣楼,有女儿家的卧房、书房、娱乐室、沐浴房等。高墙深院,与世隔绝,难怪从前有大户人家的女儿“养在深闺人未识”之说。

汉学堂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是扬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厅。其大陀梁宽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朴雄浑。地面的柱础(石磉)上圆下方,屋顶的矮脑(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多变,当为明代遗构。

汪氏小苑

汪氏小苑座落在扬州市东圈门历史街区东首“地官第”14号,因主人姓汪,住宅为主,苑则相辅,苑面积不大,故称汪氏小苑。小苑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遗存老房旧屋近百间,建筑面积1580余平方米,是今存扬州大住宅中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其宅特点是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园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厚。汪氏小苑以其独有的特色和鲜为人知的盐商秘闻多年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来访。

小苑组群布局规整: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主房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体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正厅旁厢边廊,堂后寝室耳房,体现尊卑有等、男女有别的封建伦理观念。构屋取奇数组合,体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神秘风水意识。

住宅庭院比例均衡,通风采光充足,纵横互联相通,内外分合自如,是扬州大宅门传统格局形式之一。庭园玲珑精巧:厅前屋后辟“可栖”、“小苑春深”、“迎曦”小苑,使住宅小苑揉为一体,曲折多变。装修雕琢精湛:木雕、砖雕、石雕与装修、墙面、地面巧妙结合,交相辉映。取材珍贵,有汉白玉、金丝楠木、红木、柏木等;技法多样,有阴刻、平、浅、深浮雕、单面、双面透雕;题材丰富,有几何图案、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寓意深刻,吉祥如意。

文史蕴含深厚:门楣、石额、匾额、楹联包含书法“楷、隶、行、草、篆”,出自名家佳作,用典精巧,耐人寻味,且与小苑内环境融为一体,相映成趣。鲜为人知秘闻:苑内有暗门、暗室、暗壁、暗阁、暗藏宝洞、地下室等。

展开阅读全文

扬州汉陵苑主要景点有哪些(附景点介绍)

2023-08-22,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扬州汉陵主要景点介绍

一、主要景点

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主要有:广陵王地宫展厅、王后寝宫展厅、广陵潮涌展厅、特展厅、细君文化园、文博体验馆等。

二、景点介绍

广陵王地宫

广陵王墓墓主是第一代广陵王刘胥,汉武帝刘彻之

子。刘胥墓为帝王级大型“黄肠题凑”式木椁墓,其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结构之复杂、用料之考究、制作之精良,是“黄肠题凑”式木椁墓的典型代表。

王后寝宫

王后墓位于广陵王墓的东侧,相距50米,两墓东西并列,亦属于“黄肠题凑”式木椁墓,为同茔异穴式夫妻合葬墓。“六十二年”铭文木牍和“广陵私府”印泥,为我们确定墓主的身份和地位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广陵潮涌

此展厅展出的是灿烂的汉代扬州历史文化,汉代的广陵潮波澜壮阔,“鸟不及飞,鱼不及走”,故以“广陵潮涌”形容汉代扬州经济、文化的繁荣景象。

南朝画像砖室墓

2012年9月初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西区国防路建设工地发现此墓葬。这是第二次在扬州地区发现南朝画像砖室墓,画像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首次采取墓葬整体搬迁的方式,搬迁至此。细君公主文化园

细君公主祖父是武帝刘彻之兄江都王刘非,父亲是刘非之子江都王刘建。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昆莫猎骄靡,以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细君公主为我国史书记载的最早出塞的女性。

展开阅读全文

扬州大明寺景点介绍

2024-03-22,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推荐游玩景点:天王殿、平山堂、西园、鉴真纪念堂。

1、平山堂

①平山堂位于大明寺西侧的“仙人旧馆”内,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三部分构成,由南至北依次排列。

②平山堂内现陈列仿古家具。平山堂东楹现为鉴真书画院办公室,西楹为客堂,南有庭院,为清时行春台遗址。

③平山堂面南而建,五楹,七架梁,硬山屋顶,西南设卷棚,北有短廊与谷林堂相接。堂北檐下悬“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

2、大雄宝殿

①大雄宝殿是大明寺最主要的殿堂,体型雄伟,气势恢弘。

② 有甬道通向大殿,宝鼎一尊置甬道间。宝鼎为三足二层六角宝塔形,矗立在花岗岩雕制成的莲花座上。宝鼎正面镌“大明寺”,背面镌“万年宝鼎”,上署“公元1981年岁次辛酉秋住持能勤暨两序僧众立”。

③ 屋顶为三重檐歇山顶,灰瓦屋面,漏空花脊。屋脊高处嵌宝镜一面,迎面嵌砖刻“风调雨顺”四字,背面嵌砖刻“国泰民安”四字。

3、栖灵塔

① 栖灵塔共九层,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蒋涣、陈润、刘禹锡、白居易均曾登临,并留下千古绝唱,反映了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的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雄伟气概。

② 栖灵塔塔身方形,底层平面为22米×22米,面积484平方米。九级佛塔置于2.50米高的承台之上,塔下设地宫,深4米。

③新建成的栖灵塔气势雄伟,在绿杨城郭的许多地方远远地就能目睹这九级浮屠的风姿。游览大明寺,在大雄宝殿廊檐左序东折处就发现有一通道,入通道即可抵达栖灵塔前。塔尖刺入云端,塔的第三层四面各自悬挂一块长方形的“栖灵塔”蓝底金字匾。宝塔每层四角的飞檐下,皆垂有风铃,清风吹来,叮当作响,与塔内传出的梵音浑为一体。

4、欧阳祠

① 欧阳祠又名欧阳文忠公祠、六一祠,位于谷林堂之北。

②欧阳祠面南而建,五楹,九架梁,方梁方柱,单檐歇山顶,室内北侧两边设落地罩槅,东、南、西、北四面设卷棚,并有正方形廊柱24根,规模宏巨,体量高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